無關對錯,只有想法與看法!

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

我的兒時回憶-眷村尋根

一個思念的情緒,牽動一連串的思考,伴著隨意漫步的過程,完成一個深藏心中的計劃。

我和多數朋友一樣,出生在一個具有大時代背景的年代,成長於一個叫做「眷村」的地域。時序興起風起雲湧的變幻後,成就「它」成、住、壞、空的歷程。

製作一段影片紀念,一直是個未執行的想法,然而一個思念的情緒,卻意外地促成這個想法實踐。我的出生地早在眷改後「灰飛煙滅」,這段影片的內容是一個現狀的陳現,不完全與我無關,但重點在兒時回憶的點滴,那是沒有差別的。


Read More

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

應無所住而生其心

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這句話可就「應」、「無所住」、「而」、「生其心」來分別詮釋。
首先「應」是絕對義還是相對義,這個層面可就「無所住而生其心」來看,如是絕對,恐陷入執著、僵化,其心不能生;如是相對義,則因循變項不能住。「應」應如心,是本來之心,是一種當下的意念,隨意轉但不拘泥,也不住,應如流水一般的形式。
「無所住」呼應「應」的存在,並非全無,也不似空,但有空的概念,因其所呈現的並非具體的形式,只是一種意識,這個意識對因意識而產生的結果,沒有期待,故自然沒有因干預而驅動的意念或動作。「而」這連接詞,是一個承接的動作,是一個連續的形式,強調的是上下的對應關係,有因果的概念存在。
「生其心」非由無到有的過程,此生乃對應而出,如鏡反照,先有本體的存在,依本體的本應運而生;其心指本體的樣態反射,沒有固定的形式,心指的是因果中的果,一切已在「生」中具足,而以「心」的形體呈現。
要理解的是,「無物住其中,焉能生其心」,這個物(意識)流動快速,在尚未住之前即已流轉,非無物,意即非見物生心,實乃本來自在,不受物拘。
静觀自在觀自在,如見如來如來見。
Read More
技術提供:Blogger.